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AAS)是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出現并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儀器分析方法,分光光度計是屬于光譜儀的一種,可分為可見光分光光度計和紫外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是屬于原子吸收光譜的一種,是利用被測元素的基態原子吸收特征光的成都進行定量分析的一種方法。主要用于測定金屬元素含量,部分非金屬元素也可以用氫化法進行測定。 主要區別是二者應用領域不同,前者專長測定金屬元素,后者主要是對有機物結構和絡合物的一種測定。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是指波長從190-700nm,涉及紫外光和可見光的分光光度計,它只能測定 對紫外和可見光有吸收的物質,也就是分子結構中含有雙鍵和有顏色的溶液。凡是在紫外區有吸收的物質都可以進行定量和定性的測定。 雙光束儀器一束光通過火焰,一束光不通過火焰,直接經單色器此類儀器可消除光源強度變化及檢測器靈敏度變動影響。可消除光源不穩定性造成的誤差。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工作原理:
元素在熱解石墨爐中被加熱原子化,成為基態原子蒸汽,對空心陰極燈發射的特征輻射進行選擇性吸收。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其吸收強度與試液中被測的含量成正比。其定量關系可用郎伯-比耳定律,A= -lg I/I o= -lgT = KCL ,式中I為透射光強度;I0為發射光強度;T為透射比;L為光通過原子化器光程(長度),每臺儀器的L值是固定的;C是被測樣品濃度;所以A=KC。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一般由四大部分組成,即光源(單色銳線輻射源)、試樣原子化器、單色儀和數據處理系統(包括光電轉換器及相應的檢測裝置)。 原子化器主要有兩大類,即火焰原子化器和電熱原子化器。火焰有多種火焰,目前普遍應用的是空氣—乙炔火焰。電熱原子化器普遍應用的是石墨爐原子化器,因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就有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和帶石墨爐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前者原子化的溫度在2100℃~2400℃之間,后者在2900℃~3000℃之間。 雙光束儀器一束光通過火焰,一束光不通過火焰,直接經單色器此類儀器可消除光源強度變化及檢測器靈敏度變動影響。可消除光源不穩定性造成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