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可以在可見光和紫外光光譜之間工作,發射器定強度、定波長發射出的光線在通過等厚度的玻璃皿后,接收器所接收到的強度會有所減弱,通過計算減弱的比例,可以判定溶液的濃度;而通過連續波譜吸收掃描可以大致判斷玻璃皿中的溶液的最大特征吸收波長,從而大致判斷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質的特征,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原理是 分子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是由于分子中的某些基團吸收了紫外可見輻射光后,發生了電子能級躍遷而產生的吸收光譜。它是帶狀光譜,反映了分子中某些基團的信息。可以用標準光譜圖再結合其它手段進行定性分析。其實最根本的原理同普通的分光光度計是一樣的,為什么設置雙通道,是因為其中一個通道是拿來放空白樣的,也可以說是參比樣。操作的時候,首先是將兩個比色皿都充滿空白液,用其中一個為基準調零,然后再測另一個比色皿,記下讀書,這個是空白0對應的吸光度值,也就是由于比色皿不同帶來的誤差,在作圖的時候是要算進去的。然后,把那個認為是樣品的比色皿里的空白液換成真正的樣品,測量其吸光度值。通過雙通道,可以避免比色皿不同帶來的誤差,所以比普通的光度計要精確些。測不知道波長的物質可以采用那種可以自動掃描吸光值的分光光度計,掃描好后選擇吸光度表現最好的就可以.
紫外分光光度計與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區別在于: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量的范圍大些,由于各種不同光波發射的燈管不同,紫外和可見光所用就不同。
一般紫外分光光度計量程在200nm->500~600nm間(包括部分可見光);
可見分光光度計在340nm~1000nm;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就可以調節200nm~1000nm了。
普通的分光光度計的工作波長一般在400~750nm之間;紫外分光光度計的工作波長在200~1000nm之間。其波長范圍涵蓋紫外光(200~400nm)、看見光(400~750nm)及近紅外光(750~1000nm)。
如果你的測定所用的波長在可見光范圍內,當然二者都可以用,如果在紫外光區,那么就必須用紫外紫外分光光度計了。另外,在紫外光區(200~350nm)測定時必須用石英杯。
相關資料:可見分光光度計 雙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