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對光度計有過了解,在光度計的參數里面經常會說到波長范圍,波長重復性以及波長準確度等關于波長的詞。那波長到底是什么?怎樣去劃分波長的范圍?
以前上學的時候學過波長就是波在一個振動周期內傳播的距離。它可以用相鄰兩個波峰或波谷之間的距離來表達。常見波長的范圍:可見光的波長范圍在770~390nm;波長不同的電磁波,引起人眼的顏色感覺不同,770~622nm,感覺為紅色;622~597nm,橙色;597~577nm,黃色;577~492nm,綠色;492~455nm,藍靛色;455~390nm,紫色。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見光譜沒有較為準確的范圍;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電磁波的波長在400到700納米之間,但還有一些人能夠感知到波長大約在380到780納米之間的電磁波。正常視力的人眼對波長約為555納米的電磁波最為敏感,這種電磁波處于光學頻譜的綠光區域。人眼可以看見的光的范圍受大氣層影響。大氣層對于大部分的電磁波輻射來講都是不透明的,只有可見光波段和其他少數如無線電通訊波段等例外。
不同的波長,所應用的領域也是不同的:波長短于0.02nm的電磁波。通過對γ射線譜的研究可了解核的能級結構。γ射線有很強的穿透力,工業中可用來探傷或流水線的自動控制。γ射線對細胞有殺傷力,醫療上用來治療腫瘤。
波長小于0.01nm的稱超硬X射線,在0.01~0.1nm范圍內的稱硬X射線,0.1~10nm范圍內的稱軟X射線。X射線具有很強的穿透力,醫學上常用作透視檢查,工業中用來探傷。長期受X射線輻射對人體有傷害。X射線可激發熒光、使氣體電離、使感光乳膠感光,故X射線可用電離計、閃爍計數器和感光乳膠片等檢測。晶體的點陣結構對X射線可產生顯著的衍射作用,X 射線衍射法已成為研究晶體結構、形貌和各種缺陷的重要手段。
波長從10—400nm(可見光紫端到X射線間)輻射的總稱。日光燈、各種熒光燈和農業上用來誘殺害蟲的黑光燈都是用紫外線激發熒光物質發光的。特別是目前生產芯片關鍵步驟--曝光,用的就是180nm的深紫外。
可見光:390nm~760nm波段,其中420nm一下由于受到玻璃材料的限制一般不能透過光學鏡頭。
近紅外,波長0.76~1.5um,穿入人體組織較深,約5~10mm;遠紅外,波長1.5~1000um,多被表層皮膚吸收,穿透組織深度小于2mm。近紅外在監視設備中用的較多,一般自帶近紅外光源,系統設計與可見光十分類似。遠紅外多用于軍事。
頻率為300MHz-300GHz(波長1mm~1m)的電磁波。日常所用微波爐磁控管的工作主頻率還是2.45GHz(122mm波長),一般在10MHz范圍內波動。電磁爐的加熱線圈工作頻率在20-30千赫的中頻,加熱功率就是標注功率,有600瓦到2200瓦。
我們一般說的可見分光光度計,波長當然也是在可見光區770~390nm的范圍之內了。
相關資料: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R-721可見分光光度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