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中庭支撐鋼屋蓋的中間搖擺柱,底部鉸接,感觀上"長細比"大得可怕~~~~ 是國內規范太嚴格,還是歐洲規范太松?
歐洲的好多項目鋼柱很細。國內的長細比主要是基于運輸安裝的要求。如果計算柱子極限承載力(荷載不大),柱子可以做得很細。
歐州很多柱子都是這樣。我們構造要求嚴,專家能用抗震秒殺一切。
一般的鋼結構長柱都是分段拼接的,運輸安全的問題貌似不是影響國內“長細比”限制較嚴的主要因素。是不是考慮國內鋼結構加工制作、安裝水平所導致的“初始缺陷”較大。
國內建筑師也不會同意搞根柱子在這位置。確認是受力的柱子?
鋼結構規范其實對此有詳細解釋,一般國外壓桿最大可以做到200-250,但是也要分具體情況而定,有些地方的設計條件本來就比較好,如果穩定分析和設計有保證,施工過程的細節控制也好,放松是可以的。島妹和世做的那才叫細長柱呢。
國內規范控制鋼柱長細比應該是要減少二階效應的不利影響,歐洲規范計算鋼柱穩定時應該也有考慮長細比的折減。
咱們設計常規的受壓柱、桿,長細比控制一般是100~150. 差不多是(200~250)的一半。
規范中有關受壓構件長細比λ和穩定系數ψ的取值跟材料的屈服強度fy有關,如果桿件的應力處于比較低得水平,是否可以通過人為設置降低材料的屈服強度fy,從而間接放大了構件的容許長細比和穩定系數。規范中對桿件長細比的控制只是說“不宜”,并且也有類似條文說處于低應力水平的桿件,容許長細比可放寬
不知是否可以考慮采用規范中穩定應力的概念控制構件的穩定和強度,這樣就不會單純的將構件容許長細比限制在某一固定數值上。
實際設計中若是長細比控制,最好優先選擇Q235。規范中對長細比的放松,目前好像僅限于 支撐構件。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